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美國社科重量出版社W. W. Norton「偉大發現」(Great Discoveries)書系
紀念達爾文誕生 200周年、《物種起源》問世 150 周年

  年輕的生物學家達爾文,
  如今變成不輕易出手的完美主義者,
  豈料一封突如其來的信,
  讓一本曠世鉅著提早誕生⋯⋯

  ★ 150年前,他的對手是上帝
  「我有一個大膽的理論,」達爾文在筆記本裡寫道。但這個震驚世人的理論,為何在二十年後才被迫公開發表……?

  ★ 留名青史的,差點就換成別人
  雖然達爾文很早便對物種的起源有一套想法,但他卻遲遲未發表這個長期在心中醞釀的理論,一心只想著不斷蒐集證據、提出更具說服力的論證。往後的二十年,達爾文如同藏身科學界的間諜,蒐集來自四面八方的研究成果,並把真正答案藏在筆記本裡。在大家眼中,他不過是個退休的冒險家,躲在英國鄉間,閒著沒事就養蘭花、鴿子還有藤壺。他不但離群索居,還盡可能避不出門。
  然而就在他慢工磨了二十年還不滿意的時候,一個名叫華萊士的年輕人卻從馬來群島寄了一份論文手稿給他,所闡述的想法與他極為接近!他被嚇得近乎絕望,最後迫於無奈,只好趕著寫出一份厚達五百頁的「摘要」出版,這份「摘要」就是史上最具爭議性的科學著作《物種起源》。

  ★ 一本最貼近達爾文內心衝突的傳記
  本書用簡短的篇幅,勾勒出達爾文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以及《物種起源》被迫誕生的精采過程。作者從達爾文秘密進行的筆記與私人信函當中,側寫出這個英國紳士一絲不苟而且充滿人性的一面;不但清楚闡述了達爾文的研究工作,更讓我們重回150年前《物種起源》的誕生現場。

名人推薦

  胡哲明/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張天傑/前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中興大學獸醫學系教授
  程延年/自然科學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_____________專業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專事文學與自然寫作,曾獲美國藝文學會文學獎及三次美國國家雜誌獎,著有《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漫遊者出版)、《多多鳥之歌》(The Song of the Dodo)、《鬣蜥大飛行》(The Flight of the Iguana)與《樹在古拉旺荒原哭泣》(Wild Thoughts from Wild Places)等(以上三書皆胡桃木出版),不旅行時,住在美國蒙大拿州。

審訂/導讀者簡介

程延年


  自然科學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譯者簡介

陳芝儀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曾任《科學月刊》文字編輯、主編。譯有《AFTER MAN──人類滅絕後支配地球的奇異動物》、《奇妙的塵埃》、《古法怪療》、《最衰者生存》、《馬桶如何拯救文明》與《第二人生》等書。
 

目錄

推薦序
張天傑  偉大的學說經得起時間考驗但不易形成
胡哲明  謹慎遲疑的內心世界
 
導讀
程延年  達爾文為什麼不會是咱們的孩子?
 
引言  凱旋歸故里
第一章  固有的架構瓦解了  1837-1839
第二章  幾維鳥的蛋  1842-1844
第三章  藤壺的附著點  1846-1851
第四章  送給達爾文先生的鴨子  1848-1857
第五章  讓他厭煩的那本書  1858-1859
第六章  最適合的想法  1860年以後
第七章  最後的甲蟲  1876-1882
參考書目
 
 

導讀

達爾文為什麼不會是咱們的孩子?


  E=MC2的雷射炫光,打在台北東區一○一的高樓壁面,全球同步歡呼慶賀的景象依稀猶存。場景一換,「物競、天擇、適應、存活」八字箴言,不似數學程式的簡約動人,卻是演化生物學的核心概念。瘋完愛因斯坦,瘋達爾文!

  達爾文的熱潮方興未已

  二○○九年二月十二日,是達爾文的二百歲生日。十九世紀的西方,兩位巨人因緣際會,在同一天降生(一八○九年二月十二日)。林肯廢止黑奴制度,開啟了人類心靈的解放,也是自由真諦的原動力量;而達爾文解脫生物學於超自然論與自然神學論的桎棝,發掘生命的「自然汰擇」大力。這誠然都是人類最罕見的心靈!同時,今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正是「物種起源」這本曠世巨作發表問市一五○年的日子。二月十二日當天,我正在北臺灣的基隆,為摯友許醫師籌備多年的精緻化石博物館開幕而共襄盛舉。博物館的橫匾書寫:達爾文。同一天,位於倫敦的英國自然史博物館盛大揭幕達爾文特展,名為:Darwin: Big Idea, Big Exhibition。迎接這個世紀盛事,全球平均每個星期就會上市出版一本達爾文/演化論的專書,讓我們目不暇給。

  達爾文為什麼不會是咱們的孩子?教育的核心訓練與價值使然!這本書的作者既非生物學家,也非演化學家,更不具學府訓練的科學背景,他如何寫出這本精采的專書?他僅是一位自由撰稿作家呢!達爾文呢?進入愛丁堡研讀醫學,轉到劍橋學習神學;浪跡天涯近五年,「頓悟開竅」,創生了演化理論的核心概念與機制。在我們制式教育的菁英主義試鍊下,莘莘學子訓練成為考試的機器,而不是思考的機制,學習的「單扇」窄門,從我們那個年代的物理學,移化到醫學,到電腦資訊,到分子生物,到基因工程,到……,孩子們戴著鋼盔往前衝,撞到南牆不回頭。當我的孩子早熟地棄守資優班、聯考大關,以小留學生身份遠赴英倫,進到「九年級班」,我猛然覺醒:他們的教育體系有萬扇門,配了萬把鑰匙;教育,在摸索、試探取對了錀匙,進對了高門。開啟殿門,始見百官之富,宗廟之美。頂尖的華裔科學家許靖華教授曾經撰寫:為什麼牛頓不是中國人?他以兩大支系的文字起源、演變,探究對科學描繪、精準述說與訴求的西方文字,它的思維模式之深意。這裡,我試圖以教育體系中思辯能力的培育、邏輯思考、理性辯駁、質疑……的核心議題,而加以釐清並歸究之。

  浮光掠影導讀

  像是莎士比亞的大劇哈姆雷特,或者但丁的神曲,這本書作者以編年、斷代的時間軸為經,以序列的事件中人物與事蹟為緯,編織、浮現出這位科學史、思想史中的巨人,這一本曠世傑作的精髓內涵,潑墨渲染,成其大器。以「引子」揭開了序幕,引領出七幕劇的精彩戲碼。

  小獵犬號探險航行四年九個月又五天,總計一千七百多個日子,真是足夠了!序曲以「終於回家、全身乾爽」拉開了布幕。「真是足夠了」有兩層的深義:一是茫茫大海中,孤寂、顛簸、風吹雨打,千辛萬苦,軀體上、生理上瀕臨極限,真正是受夠了;而心靈上,周遊列國大開眼界,驚艷、震撼、衝擊備至,真是足夠了──足夠豐富,足夠啟迪變革了!

  {第一幕(1837-1839年),固有的架構瓦解了}。這正是浪跡天涯返家之後,一個嶄新的頭腦、一個全新的思維、徹頭徹尾的變革,從蛹繭中羽化而登仙。維多利亞年代,整個社會主流的信仰、價值觀、科學核心認知、與哲學思維,在達爾文歷經愛丁堡與劍橋的洗禮,歷經航程中五年敏銳的觀察、細膩的筆記、邏輯的推理思考,一切固有的架構似乎一夕之間全部崩解了!取而代之的是浴火重生的鳳凰,在迷霧中若隱若現。字裡行間,我們幾乎可以想像到那一顆年輕心靈的澎湃、激情、恐懼與不安。

  {第二幕(1842-1844年),幾維鳥的一顆大蛋}。達爾文開始抽絲剝繭,將所有近五年的毛片影像剪接、整理──要編織一齣好的劇本,說一場好的故事。移居「唐屋」,離群而索居,沉靜的空氣中,瀰漫著糾結、喧鬧雜陳的心思。依偎著親愛的伊瑪,終身的伴侶,仰仗著魚雁的往返,與維多利亞社群中,最頂尖頭腦的一群菁英們神交。一個偉大的演化思維體系,悄然茁生,很少人知道那將會震撼整個世界爾後的一百五十個年頭!從飼養、選種的「人擇」,推演到大自然中的「自然汰擇」﹡【注解:Natural Selection。我一直以為慣用的「天擇」,約定成俗,是極不精準的譯名。天啊!怎麼會將「自然」譯成「天」呢?大自然中的選擇,有兩個關鍵步驟,一是淘汰不適者、二是較適應者存活。簡言之,Selection,汰擇是也。因而,我一直譯成「自然汰擇」。】,近二百多頁的初稿,一八四四年受孕、懷胎、成形,卻封存在保險櫃中,一鎖十五年,不見天日,為什麼?

  {第三幕(1846-1851年),延怠發表,專注實驗}。達爾文鎖起了天大秘密,天機無可洩露,轉而養起了成群的鴿子,玩賞起成堆的奇特小傢伙,藤壺(現生的與化石的標本)。為什麼?這可是歷史的懸案,卻也是最精彩的自我沉寂、自我檢視、自我突破的關鍵時期。那正是解碼大自然「最神秘中的神秘」的一把鑰匙。所有藤壺個體之間的差異,群體系譜關係的隸屬,與分類系統的釐清建構,達爾文觸摸到了最底層、內裡的神經,一幹就是八年的歲月,沉迷其中。他最終完成了四卷的藤壺分類圖鑑,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金質獎章的殊榮!藤壺,這群歸屬於節肢動物不起眼的小傢伙,在演化生物學的體系中,可是立下了大功勞。

  {第四幕(1848-1857年),遠東寄來的雁鴨}。高潮迭起,那一位際遇真可說是不幸的華萊士登場了,他攪亂了一池春水!亞馬遜的四年,東南亞蠻荒的流浪,靠著獵捕、販賣標本維生;卻也同時觀察、思索、註記、頓悟──孤寂,是成就偉大心靈的溫床。達爾文在「唐屋」困戰於藤壺的八年期間,在遙遠的東方孤島上,另一個偉大的心靈形影相隨,思索著同樣神秘未解的議題:變異、適應、地理分佈、選擇、共同後裔……。當維多利亞的菁英們,萊爾、赫胥利、胡克紛紛登門拜訪達爾文的同時;華萊士只能跟他獵捕的雁鴨標本對話──其中一隻,打包妥當,就要寄給地球另一端的達爾文。達爾文警覺到遙遠的另一個心靈的浮現與威脅;而華萊士呢?正在為生活溫飽而「困戰求存」呢!

  {第五幕(1858-1859年),令人厭煩的大卷冊}。科學史上,人們津津樂道的,幾乎擊潰達爾文,同時也極可能改寫科學史書的這一封短信(並附上了論文手稿),終於輾轉寄到了達爾文的手上,那是一八五八年六月十八日!在科學的現實領域中,可真是理性與感性的雜陳;是協同合作與競爭奮戰的併行;是掠食者與獵物之間的較勁。這裡有寬容大度、諄諄教誨;掠奪邀功爭寵、堅齒利爪的血腥,不堪聞問。它終究是一個縮影、具體而微的小世界。達爾文心靈上的震驚可想而知。封存了近廿年的偉大創見,可能一夕成為泡影?復加愛子病危的折磨,達爾文立時求助於摯友萊爾與虎克,他們即刻介入了這歷史的一椿懸案。直到半個世紀之後,華萊士在自傳中,才娓娓道出未能共享盛名,僅僅坐上了第二把交椅的情懷。一八五八年七月一日在林奈學會上,宣讀達爾文與華萊士手稿論文,是「菁英領導群」喬出來的一場戲碼。達爾文立時面臨放棄撰寫大書的初衷偉業,改而寫一帖「摘要」的精簡版──那就是最後成形的《論物種起源》第一版,演化生物學的聖經寶典,終於在一八五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星期二)的近午時刻問市了。當時正在啜飲著下午茶的大主教妻子,聽聞這件事後,說了兩句話:「啊,最好那不是真的。唉,如果是真的,最好不要有太多人知道!」實情總是不盡如人意──《物種起源》修訂了六個版本,譯成了多國文字,流傳百世,歷久而彌新──它,正是一場科學革命「典範轉移」的正型模式。

  {第六幕(1860年),最適的概念}。達爾文的演化論,不受青睞長達半個世紀。挑戰者眾,多半無功而退。兩個核心議題是:演化,可曾真正發生過?自然汰擇可真是主要的機制?顯然地,演化論不是要挑戰上帝,而是要洞悉自然運作的真相。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何言哉。之後一個半世紀,針對解碼大自然奧秘,有諸多的信仰體系瀰漫著──常民的、宗教的、科學的、形而上的、哲學的。達爾文式演化論同樣歷經多次的蛻變,嫁接了孟德爾式遺傳思維、古生學的化石證據、分子生物學基因的洞悉,以至於最新胚胎學、發育學的崛起──所稱「演化發育生物學,Evo-Devo」的幽靈重現。演化論如虎添翼,翱翔天際。

  {第七幕終曲(1876-1882年),最終的甲蟲隱喻}。大劇接近了尾聲,達爾文也心身俱疲,打了一場還分不清勝負的大戰役,戰場尚待清理。持續永不歇止的工作,是達爾文的鎮靜劑;科學追尋,是達爾文終其一生的信仰。達爾文難以捉摸的個性,更加怪異了。或者較精準的說:一顆超越時空的偉大心靈,對當世之人更加的陌生,他自己也對塵世間的「當世」更加難解。達爾文持續研究食蟲植物,研究蘭花品種,研究起蚯蚓……。他從不退休,只因為──他幸運地,從未有一個可以引退的正職工作。誠然,達爾文的生命,不是「職業」,不是「事業」所可以框架的,那可是最崇高「志業」的實踐,至死不渝。達爾文在一八八二年四月十九日,日迫西山時分死去,走完了七十三年曲折、迷離的一生。肉身軀體葬於西敏寺,與萊爾、牛頓、喬叟為鄰;而靈魂,卻四處飛揚、跨越時空,生生世世。

  怎麼樣才能成為達爾文?

  這本譯書,字裡行間像是音符般,跳躍在現實場景的推移與虛幻心靈的發掘、揣摹,深深撥動了讀者的心弦。譯者字字句句斟酌,誠屬高妙。信達雅兼顧,譯文允為箇中高手。要怎麼讀,讀出什麼樣的品味與心思?我從經驗中,提出三管齊下的閱讀方式:用眼睛,掃描文字浮面的串連;用腦袋,奔放的思索文字底下的明喻和隱喻;同時用指尖/筆尖註記、標示那乍起乍滅的心思與感想。反覆再讀、三讀,境界自然不同。

  讓我們再回到「達爾文為什麼不會是咱們的孩子?」這個議題。我們多麼期望,讀完這本好書,每一個讀者會提問接下去的一個問題:咱們的孩子,怎麼樣才會成為「達爾文」?如何藉著神奇文字串聯篇章的魔力與魅力,學習著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在英國學府重鎮的牛津大學,高懸著一幅中堂:教育的終極目標,在教導人們──如何應對生活!當頭棒喝,一語灌頂。我們如何從持續的閱讀中,改變了生活與學習的態度,甚而改變我們對生命的觀點。我衷心推薦這本難得的好書!

程延年(自然科學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7738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藝術是統一性和普遍性的表現,而不是時間因素。它是一種重申生命、克服困惑的方法。 當代美國藝術大師如繁星滿天,而大衛·萊弗爾無疑是最璀璨的的那一顆!在傳統繪畫領域中對中國藝術家影響最大的美國藝術大師中除了安德魯·懷斯、理察·斯契米德外,素有「當代的倫勃朗」之稱的大衛·萊菲爾當仁不讓地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一席。 ... 1931年大衛·萊弗爾(David A. Leffel)出生於布魯克林,童年時期因骨病住院11年。而他恰好利用這段時間學習了繪畫,之後加入帕森斯設計學院以及福特漢姆大學,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教學25年。大衛不僅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大師,而且還是著名的美術教育家,著作有《自畫像:洞察力的視覺之旅》、《藝術家教:對繪畫藝術的反思》、《大師的油畫秘密》等著作。 大衛是睿智的藝術思想者,他因能夠將對經典繪畫技法有深刻的理解、對藝術觀點以哲學視角深入闡述而獲得世界性的讚譽。在談論自己的繪畫哲學時,大衛試圖以物理學家解釋宇宙的方式和視角來闡述繪畫過程,他稱藝術家的這一過程是試圖理解自然的「智慧」過程。這也是大衛哲學的一個關鍵方面。 大衛曾提到他的作品是關於光與影的,這讓人連想起荷蘭巴洛克時代畫家,因此,大衛就有了 「當代倫勃朗」的美譽。 ... 大衛說:藝術家畫畫是為了學習和更深入地理解繪畫的意義。 ... 大衛:學習繪畫一直有兩點要素很重要:一方面是關於繪畫技巧的信息積累, 即學習顏色、價值、邊緣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使繪畫成功、完整;第二個方面,也是幾乎很少被提及的是學習媒介本身。 對媒介的探索,在這裡探討的是油畫似乎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這包括使用油畫顏料、畫筆和調色刀以及(畫布)表面等。簡單地說,學習繪畫就是熱愛媒介本身,繪畫創作是這種探索的副產品。歷代藝術家的精彩作品是那些試圖以某種方式超越看似有局限性的媒介的畫作。 ... 1958年的自畫像是在我的第一位繪畫老師尤金·比爾比安(Eugene V. Biel-Bienne)的影響下畫的,他開啟了我對莫迪里阿尼的欣賞視角。但是我的心已經臣服於倫勃朗的明暗對照比繪畫作品。 將任何年代藝術家或大師與其他人區分開來的一個品質是智慧,不是精湛的技藝或技巧而是——智慧。他們的敏感不僅是繪畫,也是對生活本身的敏感,即來自於他們理解的廣度和深度。 倫勃朗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他的環境、他的教養和影響幾乎不可能等同於今天的文明,他的影響只是當下向文明的一種傳遞。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在與倫勃朗的年代截然不同的生活條件下形成的,然而,有一種聯繫似乎看來我與倫勃朗是共同的——那就是對人類和生命有深刻的同情, 我們都並試圖用選擇的媒介來捕捉生命的本質與內核。 ... 對畫家來說,繪畫元素———「畫面」是最重要的。他們的作品可以描繪一個文學性的想法或作出社會評論。懷舊或闡述過去是一個最受垂愛和廣泛使用的主題。有人可能會說,這些創作是在時間中凝固的。無論什麼程度的技巧和題材多樣性,畫家都在繪畫和闡述時間。然而,藝術家卻參與了超越於「畫面」的事情,思考那些更普遍的而非臨時的理念。 藝術家描繪永恆,這個啟示是藝術家的自畫像。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藝術家存在的理由不是描繪一個完美的表現,而是更深刻地理解。題材是一個工具、一個管道,用以鑽研什麼是真正的繪畫,即真理和美。 ... 1840年鉛錫軟管的發明對繪畫過程產生了巨大的革命。在此之前,學習繪畫是遵從師徒制度。在這種環境下,學徒準備畫布、研磨油畫顏料、學習如何解決特定的問題。隨著鉛錫軟管顏料的出現,任何人都可以購買油畫顏料、畫筆和畫布並進行創作。甚至當代藝術中有的並不需要任何技能或學習。繪畫從解決問題的學科變成了自我表達的學科。這是現代「藝術」的開端。 ... 所有現代「藝術」運動的最重要的突出特點是缺乏智慧,他們甚至不需要在學校里進行系統地學習,如:馬蒂斯、畢卡索、波洛克、羅斯科等的追隨者們。沒有智慧就沒有藝術!為什麼沒有學校,也就沒有任何當代運動的發展?答案很簡單,學校是開啟心智的地方。人們從這些「現代大師」身上沒有什麼可以學習的,也沒有什麼可以向上構築的,相反,這似乎只是繪畫才特有的。 ... 在文學和音樂創作中, 有一種對過去認知的敬畏。我可能會排除某些「現代音樂」,它們似乎更關心的是音效而不是音樂。具象派(寫實主義)繪畫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永遠占有一席之地。美雖然在今天的當代「藝術」場景中缺乏相關性,但卻是人性的一個重要屬性。對我們來說,美就像空氣、食物和水一樣那麼必要,它增強了人的生活和精神。 ... 當今世界中人口增長和技術爆炸,直接導致了人類的關愛和感情的普遍匱乏,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孤立。這是由比我更有資格的人廣泛陳述的,現代藝術是這種人類共性集體退化的完美實例。 ... 現代藝術與人類智慧幾乎沒有、或者根本沒有關聯,它需要試圖通過「專家」、批評家、策展人和諸如此類用過多的陳詞濫調來解釋其存在理由。為什麼要把視覺媒介轉換成口頭媒介呢?一個人需要解釋來欣賞委拉茲開斯(Velazquez),特納(Turner)或查爾丁(Chardin)的作品嗎?除非社會發生根本的思想和心靈的改變,否則這種疏遠似乎是現代藝術在可預見的未來所期待的方向。 ... 在明暗對比法強烈的繪畫中,光線和陰影具有非常獨特的功能。陰影作為一個簡單的形狀的功能之一,是保持構圖的位置,它類似於音樂中低音角色;陰影是安靜的、靜止的、守住光線,它還傳達被畫對象的重量。光描述了流動陰影是靜態的,光在水面上移動和洗滌,就像水一樣;它描繪運動,並通過構圖引導眼睛,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 ... 教學是一種奇妙的生活方式,向他人傳授自己對生活與藝術的理解,以豐富他們的生活......,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東西呢?熱愛繪畫和教學是一種非常豐富的生活。我的時間屬於我自己,我不是按時間表生活的,我的繪畫創作和教學是隨遇發生的。 ... 中國藝術家的現實主義(寫實繪畫)繪畫所取得的水平是令人欽佩的,現在生活在這個國家的藝術家反映了這一點,他們中有很多人是我有私交的人和朋友。 我想對所有中國藝術家和整個世界藝術家說的是:做畫家和藝術家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這是我在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中所提到的一個區別,也是我在《藝術家老師》一書中寫到的。區別不是技術或技巧的問題。 ... 畫家的回報是社會的回報,如:讚譽、名望和金錢等,這些都給了畫家一種名至實歸的感覺;而藝術家畫畫是為了學習和更深入地理解繪畫的意義。 作為藝術家他們要弄清楚為什麼每一次筆觸都很重要?什麼是創造力?一個行為究竟是創造性的亦或僅僅是獨出心裁?一部作品的庸庸碌碌與另一部作品的超然卓越有什麼區別?這些既是藝術的也是個人發展的問題。學習繪畫是一個進入自我的旅程。 ... 萊弗爾論繪畫 01語錄 「光是繪畫的概念」 02語錄 藝術是統一性和普遍性的表現,而不是時間因素。它是一種重申生命、克服困惑的方法。 ... 03語錄 「陰影是一幅畫的骨骼」——在油畫中,陰影有助於創造維度幻覺。最重要的技術之一是使用光和陰影在二維表面上創建三維空間的幻覺技能。光的方向決定了對象上的形狀,它描述了陰影投射的表面。 如果陰影處理得好畫面會產生深度和厚度。大衛的畫面解釋了溫暖和冷卻如何在陰影和光線中發揮作用,並創造出空氣和空間。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油畫技術能創造出深度的視覺效果。陰影是繪畫中靜止的部分,沒有強烈的陰影,光沒有反擊點。 光線可以產生更大的影響。陰影溫暖,燈光很酷。陰影具有深度和透明度的質量,而燈具有很酷的不透明度。在陰影中,暖色調後退,冷色調出現,而相反的情況則發生在光暖的前進和冷卻後退。無論是在室外還是室內,自然光都是如此。了解這一原則將使您的畫作看起來真實! ... 04語錄 「慢下來並簡單地注意在畫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是成為一個更優秀的藝術家的關鍵。一切都很重要。」——繪畫的每個部分都很重要。繪畫的每個部分都很重要。每一筆畫、每一種顏色、每一個形狀、每一個邊緣...... 。也許大衛的天才與在醫院長的經歷有關,時間對於大衛來說永遠不是問題,他從不匆忙。大衛不厭其煩地用畫筆反覆來描述一些細節,這些書觸表現了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並且是在一幅畫中創造出「完美」的東西來。 ... 05語錄 當我第一次開始畫畫時,我只是覺得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 如果我能賺到錢,那麼我就不需要工作了!當我進一步深入研究時,我需要確認我在油畫中發現的東西是真的。我發現如果它在繪畫中是真的,那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繪畫就像一個互鎖的關係顏色、邊緣、價值觀、厚重和薄弱等。生活也是一樣的,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生活就像一個大的、互鎖的關係,你所做的一切都會對其他一切產生影響。 06語錄 藝術家畫畫是為了學習和更深入地理解繪畫的意義 ...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8k43xyq.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1625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埤頭頻尿中醫推薦埔心睡眠品質變差治療有效中醫診所竹山鎮肩膀緊繃酸痛治療中醫名間鄉味覺異常中醫推薦
大葉大學附近推薦頸部緊繃酸痛改善中醫診所 溪州白天沒精神看什麼科 大家都推薦這間草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田尾耳鳴改善中醫診所 芬園手抖改善中醫診所 員林這間中醫診所看診態度好,睡眠障礙改善很多田中頻尿看什麼科 北斗四肢麻痺中醫推薦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溪州噁心改善中醫診所 南投白天沒精神中醫推薦 大家都推薦這間南投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il52df92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